站上大營盤的講堂
2013/06/11

文/肖林清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  
攝影/林國彰

   從大一時起我就想要支教,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並且我身為未來教師,也想多鍛煉一下自己的教學能力,學校的暑期支教氛圍也十分濃厚。但我認為大一大二兩年,我所儲備的專業知識並不多,害怕自己無法勝任支教的工作,耽誤了學校裡老師和學生的寶貴時間。大三第二學期,我的專業課幾乎已經全部修完,也已經有過實際講課經驗,我認為此時支教的條件已經比較成熟了。  

做好選擇再出發

   在選擇支教學校時,我有以下幾點想法:第一,最好不要是重點學校,因為自己一直身處教育資源豐富的環境中,很少有機會接觸最基層的學校,無法全面認識中國內陸教育現狀。我一直認為身為北師學子不能僅僅當一個教書匠,而是一名具有全域戰略視野的教育者、研究者。   

   雖然在課本上、媒體中,都瞭解到西部教育水準、教育資源相比東部的不平衡,但我相信親身體驗一定更讓人刻骨銘心。第二,最好能給我一定的課時。因為專業的關係,學習心理學的我們在有的支教團隊中只是擔任研究員、調研員的角色。然而我熱愛講台,我希望能夠在支教活動中進一步鍛煉自己的授課能力,瞭解與探索自己的授課風格,這對於新手型教師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如果能與我所學的專業相關那就更好了,畢竟還是對本專業最熟悉,希望通過支教活動也能夠對心理學在學校的實際應用加深瞭解。

   巧合的是,大營盤學校滿足了我的以上三點想法,更讓我欣喜的是,老師們還給我們安排了教授英語課程,還把晚上的時間留出一部分讓我們自由發揮。得知這一消息時我們很激動,我們感到了信任與鼓勵,同時我們更堅定了要認真做好教案準備,以最端正的態度和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支教工作中去的決心。

   從確定教授科目開始,我們北師大心理學院的三人開始著手準備教案。我準備小學六年級的英語,劉穎嫻準備初一年級的英語,韓睿準備小學六年級與初一年級的數學興趣課。我們三個各自設計三到四節心理健康輔導課,並一起討論所有教案。

備課的挑戰

   備課是一件既需要經驗也需要創新的細膩工作,在所有備課工作結束以後,我總結備課最基本的過程是:首先,在設計課堂時一定要先明確教學目標,即這一節課(或者幾節課)結束以後,你想讓學生感受了什麼、掌握了什麼;第二,明確教學目標後,明確學生的現有水準與潛在的極限水準,這之間的差距即“最近發展區”,確保學生能學到東西但又不十分吃力;第三,以教學目標為目的,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依據,儘量以學生喜愛的、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形式教學。

   小學六年級英語課一共四個課時。我在準備英語課教案時最大的感覺是“盲人摸象”,因為我對大營盤六年級學生的英語前期水準、極限水準、對英語課的期待等等一點也不清楚。Tammy老師說“教教字母”的基礎,我就認為學生對英語字母的基礎是零,於是精心準備了四節英語字母的學習課,課堂包括唱字母歌、練習26個字母的發音、教授寫法、聽寫、糾錯、各種各樣的字母遊戲等等。我以為學生對英語的基礎也是零,於是還安排了簡單介紹英語、帶領學生從視覺與聽覺上感受英語的環節。

   教案發過去以後Tammy老師認為我的設計有些單薄,四節英語課只學字母有點太少。可當時的我有些固執地認為如果四節課能把26個字母扎扎實實地學好,時間應該恰好夠。而且我確實以為學生的英語水準是零。現在細想,一方面是由於我確實不知道學生的水準;另一方面是由於當時我寫教案也花了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加上正值期末考試期間,比較疲憊,所以找藉口不想再豐富教案了。後來的實際教學讓我親身感受到,備課這個事,是千萬不能有一絲絲僥倖的。

   在大營盤教授的心理課,全稱是“心理輔導活動課”,是一門以心理學為依據進行的全新課程。心理輔導活動課不以傳授知識為教學目標,而是旨在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準、提升自信、能夠更好的學習、社交、成長的課程,幫助學生學會處理心理困惑與心理困擾(程度最輕與程度次輕的心理問題),預防學生出現心理障礙與心理疾病(程度次重與程度最重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身心健康,所以心理輔導活動課的目標是“預防與發展”。還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在北京的大部分中小學已經開展,而在西部的中小學幾乎沒有起步。

打開心靈的鑰匙

    我們也是懷著激動與忐忑的心情為大營盤的孩子們備著心理課的。因為心理課無論在西部的所有中小學,還是在最基層中小學,做的實踐都還不多。我們三人現有的心理課經驗與資源是在我們三人各自的見習、實踐中總結出的,我們擔心:第一,我們不確定一些心理課材料是否適用于大營盤學校的學生,畢竟存在一些城鄉經濟差異造成的個體成長經驗差異,後來的事實證明,對於許多材料的理解,大營盤的孩子無法跟上老師期望的速度(比如在心理課上講一個關於“二戰”的故事,無論課本是否教授,北京的學生基本沒有不知道“二戰”的,但對於大營盤的孩子,則需要簡化為“一次打仗的時候”);第二,我們在北京的中小學上心理輔導活動課的經驗都是基於北京市的中小學生的,我們猜想他們相比大營盤的學生,理解能力較強、接受能力較強(接受速度快、接受容量大)、也更開放,雖然後來事實證明了我們的猜想,但我們沒有想到差距非常大,以致於需要不斷調整教案。

   關於心理課的第一次討論確定了10節心理課的五個主題,分別是認識心理學模組、自我模組、人際模組、學習模組、生涯規劃模組。其中心理學模組一課時,包括走進心理學;自我模組三課時,包括認識自我眼中的自我、認識他人眼中的自我、接納自我;人際模組兩課時,包括人際交往溝通、認識情緒與管理情緒;學習模組三課時,包括目標、學習方法、創造力;生涯規劃模組一課時,包括我的未來。我們的想法比較簡單,就是想在10節課內儘量覆蓋心理輔導活動課最大的、最重要的主題。由於心理課只面對小學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心理輔導活動課像其他科目一樣,也應根據授課物件的年齡特點確定授課目標與內容。我們認為,初中生正處於第二次自我覺醒與自我中心的階段,對於自我比較關注,且根據我們手上的資料與老師的介紹,大營盤的許多學生對於自我的認識存在比較嚴重的偏差,所以用三節課的時間上自我模組的心理課。初中生越來越在意周圍同學對自己的看法,人際關係也是初中生煩惱的一個重要來源,所以用兩節課的時間上人際模組。對於學生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學習了,學習成績的提升也可以反過來促進學生增長自信、進行更好的人際交往,所以學習模組設計了三課時。最後一堂設計成生涯規劃活動課,是因為我和劉穎嫻曾經做過課堂上呈現的15分鐘剪紙活動(即在15分鐘內,在一堆雜誌圖片中,挑選出能夠代表你未來生活的圖片,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粘貼在白紙上),對於我們倆的觸動很大。而且這個活動在一定程度上是一個心理投射的遊戲,把每個人的心理活動用圖片體現出來,因為是限時遊戲,所以在無形中要求每個人不能夠有過多的思考,這時一些平時被修飾、被壓抑的願望就會表現出來。我們很喜歡這個活動,而且它與“未來”、“生涯”主題密切相關,所以選擇了以它為主體,設計這堂心理課。

   憑心而論,我們的準備並不是十分充分。我和劉穎嫻匆匆列印教案便去趕火車,在火車上裝訂教案時才發現少列印了一部分,以致於後來在大營盤不得不手抄一些教案,來到大營盤後我們發現列印出來的教案仍有個別錯別字。尤其在看過了慈大同學為這次支教進行長時間準備的視頻資料後,我更是自愧弗如,更深地體會到了只有精細、嚴謹、系統的準備,才能從容面對支教中出現的問題。

新手上陣 以生為師

   支教結束後的我反思備課,我認為身為教師,即使是支教的志願者,自己備完的課要達到三點要求:明確、熟悉、萬全。明確是指:第一,授課目標明確,這是在備課之初就需做好的工作;第二,授課內容明確,明確課堂所需的材料並做好準備,且越具體越好,最好能具體到教師在課堂上說什麼話,板書寫什麼,每一環節的板書在黑板上如何呈現,每一部分的字用什麼顏色的粉筆,事實證明,對於新手型教師來說,課前準備的越詳細,在課堂上就越不緊張、越從容;第三,授課內容的邏輯明確,對於新手型教師來說,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教案中每一模組內容十分豐富,但內在邏輯性不強,並且其中的幾個模組也許會與教學目標有偏差,因為新手型教師在看到一個很有趣、很吸引人的教學材料時,非常想用在課堂教學上,而不去認真考慮這個材料是否真正符合教學目標,而且就算內在邏輯性達到了要求,但課堂過渡可能會十分生硬,令學生摸不著頭腦,不明白為什麼剛才講的是那個,現在講的又是這個,學生對知識的組織能力本來就不好,這種十分“散”的教案設計不僅不能説明學生自己組織知識加深內化,而且可能干擾了學生單獨理解各個模組的知識。

   由於之前不清楚學生的水準和特點,我們三人備課時比較盲目,造成了支教時上課情況大幅度調整課程的情況,非常不好,英語課太難,準備不夠充分。並且在2012年9月-11月的近三個月的中學實習中,我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備課時“備學生”的重要性。所以建議之後的志願者在備課時一定要和學校任課老師有所交流。

   支教過程中認識了慈大的不少朋友,在慈大同學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珍貴的品質:堅持、認真、熱情、獨立。可能對於大陸的大學生來說,支教更大意義上是一件只要審批下來就可以拿到資金的簡單事情,但是慈大的同學們通過參加各種活動,靠自己的努力籌集資金,親自準備所有的支教材料,讓我在同他們交流後深深感受到自身的不足。

服務的心 愛的分享

    最後給未來支教的同學兩點小小的建議。

   課程方面,如果是常規知識課程,建議備課多備50%,甚至備兩倍的課程,防止學生覺得過易或過難,課程難以幫助學生做到學業成長,難度要做到難易適中,在教學大綱的基礎上適當增加趣味性是個不錯的選擇。

    交流方面,很多學生喜歡找志願者哥哥姐姐們聊天,很大一部分的學生都是帶著一定的問題來的,希望在哥哥姐姐這裡得到支持、理解和解答。但很多聊天最後變成了哥哥姐姐們的個人成長經歷分享,結果是哥哥姐姐們自己說得爽,學生們得到的幫助比較有限,聽完哥哥姐姐的成長經歷後得到的自我成長並不大。建議志願者們一定要抱著一顆“服務”的心態,以學生為主體,更多讓他們說,鼓勵與支持他們。即使是自我分享,也要時刻保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警惕。